學者印尼深海調查 發現新品種大型50公分「類海蟑螂」

學者印尼深海調查 發現新品種大型50公分「類海蟑螂」 | 華視新聞
(翻攝Mothership.sg推特)

黃育仁 綜合報導  / 印尼

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印尼研究團隊2018年,曾在印尼外海進行深海調查,收集到了1萬兩千個深海生物,共800品種,當中還有12種科學文獻當中尚未登錄的新生物,其中一個「新品種的類海蟑螂」8日發表於《ZooKeys》科學期刊,取名「Bathynomus raksasa」。

新品種類海蟑螂天敵少…可長時間不進食

《每日郵報》報導,參與這項研究的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黃䙫麟(Peter K. L. Ng)和印尼科學院,透過拖網、撈取和海床鑽探機,採集深海800-1200公尺間的生物樣本,收集到了1萬兩千個深海生物,共800品種,當中有12種是科學文獻當中沒有登錄的生物。

刊登在《ZooKeys》的新品種類海蟑螂(Bathynomus raksasa),又被稱為「巨型等足動物」(giant isopod),與蟑螂和陸上潮蟲(woodlice of land)相似,與和牠類似的蟑螂一樣,牠們可以長時間沒進食,因為他們仰賴海中生物死亡後下沉的遺體維生。

報導提到,一般的等足動物可以長到33公分長,有些像是Bathynomus raksasa的物種,可以長到50公分長,而Bathynomus raksasa能長到這麼長,主要是因為深海中的低溫和天敵少的關係,是目前第二大(長)的等足動物,第一則是「大王具足蟲」。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