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丹麥
為了實現男女平等,支持母親就業,北歐國家丹麥從1950年代開始,就力推完整的托育制度,因此丹麥也是北歐五國當中,公共托育服務發展最早、提供量最大的國家。但前提是,父母雙方必須都有工作,才能享受公托福利。從小學到大學,都免學費的丹麥模式還有另一個特色,就是森林幼兒園,讓學齡前的小朋友沒有圍牆和屋頂的限制。去年、丹麥的數位競爭力躍升至全球第三,綿密的公托網路也是一大功臣。
丹麥森林幼兒園學生家長:「天啊小朋友會在森林裡凍壞,我真的很擔心他們掉下水,他們第一次感受到什麼叫冷斃了,(你特地從英國來體驗森林遊兒園)。我真的嚇壞了。」真的嚇壞了,學齡前的小朋友從盒子不是拿出便當,而是拿刀開始削樹枝,還在攝氏5度低溫的森林裡,滾下泥濘山坡挖出泥堆裡的小蟲。
丹麥森林幼兒園老師:「這是馬陸,冬天森林裡很多。」說到丹麥的教育,森林小學森林幼兒園最讓人津津樂道,這是從18世紀開始,當時是大人們放年假的時候,喜歡去大自然集體活動釋放工作壓力,後來才導入到學校系統。從1950年代開始,丹麥開始拓展公共托育福利,到了1999年當局制定全面性的政策,當父母雙方或是單親都在有參與勞動的狀況下,有托育需求的半歲以上、3歲以下的幼兒,都可以得到免費的公托服務。
丹麥小朋友:「好漂亮你畫薇拉戴口罩嗎,對啊好好笑,你畫得很好我覺得畫得很醜。」不同於針對弱勢幼兒提供,丹麥托育的一大特點,是在雙薪家庭結構下,3歲以下幼兒有7成是交由公托服務,當中將近9成還是全時托育,也就是幼兒一星期送公托35小時,剩下沒送公托的3成是父母親自照顧。丹麥幾乎沒有其他私立托兒所,甚至連阿公阿媽幫忙顧孫都很罕見。
丹麥幼兒園老師:「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任務,我們教育幼兒習慣社會規範,讓幼兒社會化成為一個能被接受的人。」在一般國家幾乎都是由母親照顧幼兒,也因此影響女性在職場上的工作,有了正式托育當後援,丹麥媽媽們可以重返職場,這是公托普及率和充分就業的正向循環,享受福利的同時也要務實工作納稅。
丹麥民眾:「我住在哥本哈根,今年33歲,我是家具製造業的自營商,你們的收入怎麼樣,上個月收入2萬8千丹麥克朗(約12.6萬台幣)。」就算月收入近13萬台幣,其中一半要拿去繳稅,不但沒有做白工的感覺,丹麥的快樂指數始終在全球名列前茅。丹麥民眾:「因為稅是花在健康醫療,花在讓小孩免費念書。」爸媽努力上班賺錢,大方繳稅。
有了穩定稅收,國家就能分擔育兒費用,公托服務就交由各地方政府經營管理,平價收費與穩定的教育品質,讓爸媽可以安心就業,丹麥的公托制度是社會結構的環環相扣。哥本哈根兒少部主管:「我相信所有的丹麥家長都會認為,讓小孩學習正確的社會技能,比讓小孩照本宣科更重要。」
稅金支付加上地方自治,丹麥不只公托制度完善,而且從小學到大學都是免學費。根據瑞士IMD學院調查,2020年丹麥的數位競爭力,從全球第8攀升到全球第3,僅次於美國和新加坡。丹麥教育模式自成一格,還有專門討論丹麥育兒法的書籍,除了不需要付教育費,針對小孩設計的課程內容也是,減少很多的考試競爭,而且對父母親也有很多的支援。
身為高福利國家,丹麥對學齡前教育的重視,做到了高保障和高普及率,幼兒是社會結構的一部分,玩得開心是公托教育的核心價值,就像北歐人常說的一句話,沒有不對的天氣,只有不適合的衣服。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