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醫學新藥方

張世輔 林勳裕 報導  / 台北市

  說到健康,用中藥來食補治病是許多人相當信賴的方式,在目前一片保育聲中,虎骨、犀牛角都已經禁用,這對於中醫藥界會不會有影響呢?根據中醫藥界的看法,犀牛角和虎骨原本就取得不易,因此早已經研究出新的藥方可以替代,不但效果好,價格也相對便宜,到底中藥的成份有哪些特殊的效果,中國傳統的這門醫藥學問,到底有哪些奧秘?

  這幾天,台北市保安宮舉行了一項藥用植物特展,吸引了許多好奇的民眾來此參觀,您如果仔細觀察這些綠色植物,可能會覺得有些似曾相似,不錯,這些植物不但都產於本省,而且是十分容易發現的平地或山徑植物,透過專家的解說,這些看來普通的植物,卻有不凡的特性和功能。從舒筋活血、主治風濕到清熱解毒、緩和感冒等症狀,千年以來,這些植物一直是人類身體最佳的護身符,也成為許多人探索研究的領域,相較於走馬看花的植物展,這些民眾卻是花錢來台北市農會,學習藥用植物更深更廣的用途,從植物的形態、分類到藥材的效用劑量、禁忌,以及入藥的方例,這些人是藥用植物的信仰者,對於政府禁止使用虎骨和犀角,他們不但樂觀其成,而且信心十足。

  為了推廣使用藥用植物和發現代替品,主辦單位也把虎骨和犀角等熱門議題端上檯面,供大家討論。事實上除了虎骨之外,中醫藥界也發現,中藥材中也有超過一百種以上的品名,是可以用來取代犀角,發揮相當療效的藥材。根據瞭解,對於量少而價高的虎骨和犀角,正規的中醫藥界早就不再使用了,因為國內的中藥材中,有90%是屬於植物,只有10%是動物和礦物,因此中醫藥界不得不尋找新的替代方案,以這家中藥材的大盤商為例,虎骨和犀角早就不在批發名單中,反而當虎骨和犀角被禁止之後,其他具有清熱解毒或是舒筋活血的藥材,反而銷路大好。

  藥用植物到底含有什麼成分,為什麼對人體的疾病具有抑制作用呢?研究顯示,藥用植物是經由光合作用產生各種藥用化合物,其中包括生物鹼、酵素、芳香油、有機酸,鞣質、強心配糖體、類胡蘿蔔素等等,這些藥用化合物,分布在植物的根、莖、葉等器官,提供人體生生不息的資源,下面將就藥用植物中,具有和犀角、虎骨一樣療效的植物,分別加以介紹。和犀角一樣有清熱解毒功能的藥草,有黃花蜜菜、紅田烏、六角英、檉柳、蛇莓、一葉草、散血草、山枝子、狗肝菜等,這些藥用植物大多是性涼微寒、無毒,內服時以煮、燉為主,至於能舒筋活血,治療風濕關節炎的植物則有十大功勞,本川七、骨碎補、鐵雨傘、土荊芥、接骨草、拓樹等,這些植物大多是性溫味澀、含鞣質,內服也是以煮、燉為主,雖然傳統藥材大多是以乾品煮燉後服用,不過也有一些藥草以鮮品生食效果更大,例如具解熱功能的落地生根,價格昂貴的金線蘭、白豬母奶和鼠尾黃等,精研中醫藥草的吳進錩博士,並以這種兩片葉子相對而生的元寶草,做了說明。

  當然傳統中藥大多不是單獨使用,而是採複方調配效果才會顯現,例如一帖六十元的「麻杏甘石」,是由麻黃、杏仁、甘草和石膏組成,對感冒發燒頗具療效,而一副一百二十元的「半夏泄心湯」,則包含了半夏、人參、乾薑、黃連、大棗、甘草和黃芩等材料,是清熱解毒的良方,至於這一帖專治風濕痠痛的藥方,是吳博士自己調配出來的,材料包括黑狗脊、骨碎補、牛七、續斷、雞血藤、木瓜、一條根、萬點金、川七、當歸和黃耆,據說效果比虎骨還要好,兩天的分,價格只要兩百元,比上千元的虎骨便宜多了。當犀角和虎骨列入禁用之後,熊膽將是下一波保育的重點,熊膽具有解毒和幫助消化等功能,不過,坊間標榜熊膽的藥材大多是假貨,民眾要特別小心,以免花大錢白上當了。

  事實上,包括熊膽在內,衛生署也計劃,將華盛頓公約組織所列入保護的野生動物,如穿山甲、豹骨、水獺肝、玳瑁、麝香、百步蛇、雨傘節、象皮、龜板和羚羊角等十一種,一併列入禁止買賣,因此中醫藥界應該未雨綢繆,積極開發新的替代品。這一波國際保育的壓力,雖然使我國的國際聲譽受到嚴重的打擊,但是未嘗不是一個機會,讓我們重新省思傳統中醫在現代社會中的定位,尤其是在藥用植物的研發和運用上,在歷史經驗的傳承中,我們看到了藥用植物對人類的巨大貢獻,未來,中國傳統醫學要再革新,生生不息的植物,仍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這些無盡的寶藏,正等著人們努力的挖掘和永續經營。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