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榮 / 台北市
【轉載或引述請完整註明:華視氣象專欄《老大洩天機》同時附上連結,違者必究】
今(14日)晨與昨晨紅外線色調強化衛星雲圖(圖)比較,顯示出華南東移的鋒面雲系強度減弱,範圍縮小,其尾端將掠過北台灣帶來一些零星降雨。但主要的降雨機制是東北風與地形交互作用在迎風面產生的雲雨,其發展高度較低(雲頂溫度暖),在紅外線雲圖上常不明顯,需要再進一步觀察可見光雲圖(白天)及雷達回波圖。今(14)日的天氣主要就是受到這波減弱中的鋒面掠過及東北風的影響,北部、東半部會轉變為有局部雨的天氣,東北部、北部山區的降雨相對比較明顯。鋒後冷空氣雖不強,但造成高溫的變化與昨天(週五)比較起來降幅還是很大,天氣轉為陰涼。中南部所受到的影響比較小,但山區可能有零星少量的降雨。週日(15日)東北風減弱,西半部天氣逐漸好轉,氣溫也會回升,北部山區、東半部,仍有降雨的機率,但也會逐漸減緩。
根據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最新電腦模擬資料顯示:下週一(16日)至週三(18日)受到高壓迴流影響,天氣晴朗穩定,氣溫回升,西半部白天最高氣溫可達31、32度,日夜溫差也比較大,是典型「秋老虎」的天氣,但是近地層風力微弱,不利大氣擴散,鄰近汙染源的地區,要多留意空氣品質日益惡化的現象。下週四、五(19、20日)東北風略增強,迎風面雲增多,稍轉涼,但水氣並不多,僅北海岸及東半部有局部降雨的機率,中南部依舊晴朗穩定,變化不大。
另外,模式也模擬出關島附近,在6、7天後有熱帶氣旋發展的跡象。雖然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的模式已經是現今最準確的,但6、7天後的電腦模擬不可避免還是常有誤差存在,需要持續的觀察。其實,西北太平洋11月份颱風生成數,氣候平均值約2.4個,如果真有颱風形成,也不是什麼特異現象。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