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照顧 翻轉家庭困境|善用長照資源|華視新聞雜誌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您家中有失能長輩嗎?很多照顧者、為了照顧父母,不僅無法兼顧工作、更是心力交瘁,光是2018年,台灣就發生了22起的長照悲劇,每年更有13.3萬人辭掉工作、離開職場!但您知道嗎?若是能靈活運用長照2.0的資源,或許可以大大減輕照顧壓力。我們訪問到兩位充分運用長照資源的照顧者,他們主動求援讓資源進門後,翻轉了照顧生活。然而,長照2.0在2016年11月正式上路後,為什麼大部分的民眾,仍然無法感受到長照政策的協助,陷入孤立無援呢?而長照政策又該如何善用這些資源?政府的長照政策又該如何改善,才能讓民眾有感?我們一起來探討。

走進房間,叫醒床上熟睡的父親,幫父親加件外套,這是56歲的吳中一,如常的一天。攙扶行動不便的父親上廁所,回過頭再叫醒弟弟,陪弟弟到洗手間梳洗,日復一日的照顧生活,是吳中一在53歲前,想都沒想過的。

三年前,服役三十年的吳中一從軍中退伍,原本打算展開清閒的下半場人生,不料,爸爸罹患了帕金森氏症,導致輕度失智失能;媽媽因為糖尿病和肌少症,健康每況愈下;加上原本就因為腦瘤造成視力和智能障礙的弟弟,都需要照顧,中一頓時成了每天一打三的全職照顧者,日子一過就是三年實在苦不堪言。為了照顧家人每天生活就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壓力和心酸讓中一的情緒瀕臨崩潰,有一次帶弟弟回診時,和候診民眾爆發衝突,他才驚覺自己身心已經出現狀況。在個案管理師的協助下,不到一週的時間,長照資源迅速介入,中一的生活就像多了一雙左右手,個管師更將三位家人的服務資源整合,除了居家服務,還有週末的喘息服務和居家復健,一個月花費六千元,中一的生活品質就此翻轉、家裡氛圍也有了起色。現在的中一不但在紅十字會擔任志工,有更多時間陪伴妻子和孩子,更計畫報考博士班。他更以過來人姿態,勉勵所有家庭照顧者,不要羞於向外求援。

揮別愁雲慘霧、人生逐漸撥雲見日,61歲的陳子稜也曾經因為照顧媽媽,生活陷入黑暗。語氣溫柔地依偎在媽媽身邊說話,身為家中最小的女兒,子稜也是和媽媽感情最好的子女,10年前媽媽跌倒後便不良於行,就由子稜扛下照顧重擔。直到去年,90多歲的媽媽中風臥床,擔任廚師的子稜和哥哥一同負擔安養機構的費用,但今年哥哥因為癌症過世,子稜無力再支付龐大開銷,所幸辭掉工作專心照顧媽媽,人生卻因此墜入萬丈深淵。

58歲居服員郭月皎的到來,就像一場及時雨,幫子稜的母親清潔身體、灌食、翻身拍背,給予子稜最實質的幫助,每天早上一個半小時加上週一到週五晚上一個小時的居家服務,還有定期的居家醫療,子稜終於不再孤立無援。自從申請居服員到宅服務後,大幅減輕了陳子陵照顧母親的壓力,不但有多餘的時間可以和朋友聚聚,更重拾了熱愛的廚師工作。一個月4000元的長照花費,對已經有穩定收入的子稜來說,不致於造成太大的負荷,從蠟燭兩頭燒的在職照顧者,到放棄工作的全職照顧者、再重新回到職場,流沙中年變回斜槓中年,子稜有感而發。

子稜和中一,都是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評選出的聰明照顧者,但是,中一已經退休、子稜則是工時較彈性的廚師,才能適用時數有限的長照服務,若是家中已經有臥病在床的重度失能者,一般上班族要如何兼顧工作和照顧?

目前台灣有將近80萬的失能人口,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統計平均每個失能者必須花費9.9年的時間來照顧,因此每年仍有13.3萬人離開職場成為全職照顧者,專家學者直指,長照政策長期以來排擠機構和移工,導致長照2.0的覆蓋率始終沒有起色。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建議,身為家庭照顧者,盡可能不要把責任獨攬自己身上,也要懂得運用身邊人脈,適時自救。

長期照顧是一場看不到盡頭的馬拉松,家庭會不斷在混亂期、適應期、穩定期和病情變化中打轉,而被照顧者從衰弱、輕度、中度、重度失能直到離世,什麼是最好的照顧計畫?沒有標準答案。陪伴摯愛的家人走完生命最後一程、不留遺憾,是每個家庭照顧者最深切的期望,但身為照顧者,也要學會盤點整合可用資源,尋求援助,才能支撐自己更有力量,完成這場愛的馬拉松。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