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珮貝 張容輔 報導 / 台北市
清明連假出遊人潮超乎預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不排除會頒布禁足令,因為累積到目前為止,台灣已有4例感染源不明,人流來去,台灣距離大規模社區感染還有多遠?學者發現,「通勤移動」與「疾病傳播」呈正相關,也推估出雙北有五個區域,感染風險最高。
過去廣場上遊客如織的義大利米蘭大教堂,如今空蕩蕩,看不到人車經過,時尚之都宛如死城。這是義大利封城之後的景象,女子叫著救命,淒涼的聲音迴盪在社區裡,因出不了門,承受了極大的精神壓力,叫天不應、叫地不靈,這慘況在全球最率先封城的中國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發燒,這些畫面也預警著確診數不斷上升的台灣,會不會有一天也走向封城?
公衛學院副院長:「目前封城機率雖然不高,但可能會有小規模群聚。」 長庚大學資訊工程系團隊,特別製作了流行病學傳播模組,對照曾在台灣流行的H1N1、SARS、腸病毒等資料後發現,通勤移動和疾病傳播呈正相關,吻合率還高達八成,也特別點出感染風險最高的前五區,台北大安區、新北板橋、中和、三重和新莊。
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點出,世界各國疫情最嚴重的地區,清一色都是國際大城,包括義大利米蘭、美國紐約、西班牙馬德里、日本東京等,也是該國對外的重要交通樞紐,但到底何時該進行封城?
台大公衛學院利用疫情大數據,推估出社區感染的臨界指標,如果傳播率超過1.5,就代表進入社區感染,傳播率達2以上疫情則為全面爆發,台灣目前傳播率為0.8,還在可控範圍內,但還是不能輕忽,因為R0值超過1.5%就要考慮封鎖區域。
台大地理系溫在弘教授的團隊,找出人們移動的規律性,以「生活防疫區」為單位,將雙北畫成26區,可以更有效減緩病毒擴散,溫在弘教授帶領的團隊,試算比較,疫情爆發時,封鎖整個雙北地區和封小區的方式,都會讓疫情快速蔓延。
但如果是依照人們的移動規律性封區,明顯延緩疫情爆發的時間,但最好的狀況還是提前阻絕疫情擴散因子,靠著醫護防疫人員的努力,目前台灣初步守住第一波疫情,至於我們可以盡一份力的,就是戴口罩、堅守社交安全距離,畢竟誰都不希望在疫情當下,失去最後的自由走向封城這條路。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