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破壞野生動物棲地 離病毒更近?

綜合報導  / 美國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國內外的研究都顯示源頭來自於野生動物,專家學者呼籲,請保留牠們的棲地!加州大學獸醫學院發現,因為人類活動破壞自然棲地,迫使會傳播疾病的野生動物和人類更加接近,目前已經有超過140種病毒會到人類身上,大多是致命沒有藥醫的,而最好的辦法是和野生動物保持距離,並找到一套維持生態的共存模式。

野生動物生長的森林整片被剷平,牠們該何去何從?臺師大生科學院副教授郭奇芊:「所以很多時候棲地破壞其實比較容易會造成人感染,就是我們所謂溢出的影響。」民眾:「小姐妳不要逗牠好不好,妳逗牠就會咬妳。」台大獸醫專業學院副教授陳慧文:「我們防得完冠狀病毒,也防不完其他的病毒。」當牠們越來越靠近人類,已經為下一場疫情大流行埋下伏筆。

臺師大生科學院副教授郭奇芊:「人要從野生動物得到疾病,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說人必須要接觸到野生動物。」臺師大生科學院副教授郭奇芊:「這是我們從蘭嶼的老鼠身上採回來的恙蟲。」他是台師大生命科學專業學院副教授郭奇芊,顯微鏡下是肉眼難以看見的恙蟲身上帶有立克次體細菌,是一種傳播模式,像病毒一樣的細菌,過去牠也曾經引起大流行。

台大獸醫專業學院副教授陳慧文:「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時候還沒有抗生素發現,然後醫生又不知道這是什麼病的時候呢,死於恙蟲病的人其實是比死於打仗的人還要多。」恙蟲咬到人類,細菌會進入細胞寄生,俗稱恙蟲病,叮咬處會出現焦痂,患者初期像感冒一樣高燒頭痛等,沒有及早發現治療,死亡率高達6成,恙蟲大量出現,有部分原因就是來自棲地的改變。

原產於中美洲的銀合歡,最初被引入臺灣作為牲畜的飼料,想不到它強勢的生命力破壞原本的自然環境,占據蘭嶼、澎湖和墾丁各地,形成小黃腹鼠絕佳的躲藏地點。郭奇芊採集的樣本就有大量的恙蟲寄生其中,這是人類活動創造出的棲地形成疾病的威脅,而這只是其中一個棲地破壞的案例。

臺師大生科學院副教授郭奇芊:「真的會讓野生動物跳到人一直傳染的病其實真的不多,雖然野生動物的病那麼多,對,可是就是當你接觸野生動物的機會增加到非常非常高的時候,這個事情自然就會發生。」

去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專家小組警告,高達100萬物種因為人類的活動而面臨滅絕,特別是森林砍伐,讓野生動物在棲地日益減少的困境中,苦苦掙扎,他們不得已和人類越來越接近。加州大學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馴化動物靈長類蝙蝠和老鼠攜帶高達75%的人畜共通病毒,台灣的專家學者也發出警告。

台大獸醫專業學院副教授陳慧文:「之前在非洲所爆發的伊波拉病毒,其實它一開始也就是在猴子上面,猿猴上面,然後很多的像致死率非常高的像立百病毒、亨德拉病毒,這些甚至致死率是比現在的這個新冠病毒都還要來得高,它們致死率高達5成以上。」

台大獸醫學院副教授陳慧文長期研究動物冠狀病毒,疾病的發展確實和人類侵犯野生動物環境息息相關。台大獸醫專業學院副教授陳慧文:「棲地的開發或者是有一些促使人類跟野生動物有更多比以前更多的互動,那這些都的確往往就會造成說,原本只長在野生動物的病源上面,會很容易到人類或是家畜上面。」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經奪去全球許多人命,而下一場疫情將會何時爆發難以預料,人類如何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育取得中間平衡,急需擬定一套共存策略。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