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為何不做抗體檢驗?張上淳解釋:要看流行情況

台灣為何不做抗體檢驗?張上淳解釋:要看流行情況 | 華視新聞

張原紘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仍然全球大流行,要找出感染者,得經過核酸檢驗才能確診,現在有部分國家採用抗體快篩,與國內目前使用的核酸檢驗原理不同,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採用何種檢驗方式得視不同地區的流行狀況,台灣目前並不急著做抗體檢驗。

抗體只代表「感染過」 不一定是這次感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在感染當中身上帶有病毒的時候,除了核酸檢測以外,就是驗有沒有病毒的抗原,如果快篩試劑可以驗抗原,當然就知道這個病人身上正帶著病毒;在感染一段時間以後,身體就會產生抗體,到了7到10天後,轉而可以驗有沒有抗體,間接說明他是否有被感染。

而驗抗體,張上淳解釋,抗體分為IgG和IgM的抗體,igM是急性期出現,但大約兩週消失,接下來就是10天到2週身體就會產生IgG抗體,一般來說在自然感染的情況下,都會長久在身上一直帶著,包括其他大部分病毒感染也是如此。

張上淳說,單驗igG抗體,對新冠病毒來說,由於它是一個全新的病毒,大概可以說病患就是最近得到感染,但如果是長久存在的病毒,就有可能是過去感染,不一定是這次感染的。除此之外,理論上有了抗體,就比較不擔心第二次感染。

與國外狀況不同 台灣感染機率極低

不過張上淳也認為,目前在台灣的社區裡面,民眾被感染的機率是很低的,除了確診的393例以外,其他有得到感染,就算沒檢驗到,這個數量還是很低,所以在這麼低的狀況下,假如要去驗抗體,是很不容易的。張上淳舉例,如果2300萬民眾,如果只有1000個人感染的話,我們就得驗23萬人才會找到一個抗體陽性,所以這就是所謂的「我們花這麼大力氣有沒有辦法真的測到?」但是他也表示,不排除可以對某些高風險族群可以先去試試看,「這都持續在討論中」。

張上淳以歐美國家為例,「歐美國家的社區感染非常厲害的時候,驗抗體就很容易驗到,假設有百分之3到10的人都得到過感染的話,每抽10支血就可以測到一個陽性的抗體,不會花很大的力氣,就可以知道哪一些人是有被感染過。

因此,張上淳說明,篩檢方式要採用哪種,還是需要看每個國家、每個地區發生的流行狀況到底到什麼程度。至於台灣的現況,張上淳說,目前台灣當然不是立刻需要急著馬上去做這樣的抗體檢測,來檢測全民裡面就有多少百分比得到感染。

至於國外現在都在疫情大流行,我國是否有了解大規模治療的方式?張上淳說,現在歐美國家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嘗試,基本上都有掌握。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美國中國川普台灣民進黨法新社柯文哲台北日本民眾黨立法院國民黨野火車禍賴清德
快來下載華視新聞APP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