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台語新聞雜誌】永續經營翻轉地方 貢寮絕美山海看見創生力

于凡 採訪/撰稿 羅哲超 攝影/剪輯  / 新北市

日本九州鹿兒島的居民,透過和企業、以及地方政府攜手,翻轉了故鄉的命運。而台灣的偏鄉小城,也有許多人、正在為搶救家鄉而奮鬥。接下來,我們要帶您到新北市的貢寮。有一群居民、深入貢寮老街,將廢棄的空屋、整理成社區的開放空間,有機書店、和咖啡廳陸續進駐,為偏鄉、帶來了不一樣的時尚風情,也為地方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促進年輕人返鄉。緊鄰海岸線的貢寮,讓我們看到當地居民的地方創生、努力結合豐富的海洋資源。也有第一線的公務員,憑著一股熱情、四處奔走、替小城突圍。繼續帶您來關心台灣貢寮的 協力創生、小城的逆襲。

貢寮居民:「妳拿一本坐在這,歐巴桑」。

挑選幾本書,住在附近的阿媽,把書店當作自己的家,和李垂麟話家常,度過悠閒時光。

貢寮阿媽:「書店好啊,這買不到、買不到,都有以前的種種,你喜歡你就拿來看,你看完拿來還,一本換一本,不行我拿,這本好看我就拿,不行這樣」。

外貌敦厚斯文的李垂麟,和創生團隊夥伴,一年前進駐老街,活化閒置空間,開設有機書店,希望用免費換書的方式,聚集人氣。

貢寮創生團隊執行長 李垂麟:「如果像傳統老街形式,很多外來的做生意人,他因為因為人潮,他進來,他可能就租個空間就開始做生意,反而把真正在地生活的人給擠走,那我們現在一直在講一個所謂,新型態的創生的概念,我們選擇的這種,跟別人老街不一樣的路線,其實我們就是在規避,不要變成另外一個創傷」。

老師:「那我們主要就是裡面透明的部分,要把皮去掉,兩邊刺刺的,先用刨刀把它刨除」。

在地居民種的蘆薈,經過萃取,一步步DIY蘆薈保濕乳液,另一處老街開放空間,不定期舉辦課程,歡迎本地人,外地客參與!

宜蘭民眾 畢小姐:「想學一些手作DIY,透過這樣DIY課程,我們可以知道它的製作過程,用起來也比較安心」。

宜蘭民眾 陳小姐:「如果這邊有人可以有導覽,介紹貢寮這個地方,我們會想去認識,貢寮這地方的一些特色,或是有什麼吃的」。

玻璃裁切,包銅箔,職人的魔術表演,也豐富了老街風景。

說穿了不稀奇,用焊錫的手法,連接白綠兩塊玻璃,他是75歲的王永信,愛上貢寮山水美景,2019年7月搬到老街,經營鑲嵌玻璃工作室,裡頭隨處可見他的作品。

貢寮鑲嵌玻璃工作室負責人 王永信:「我有鼓勵他們當地居民,尤其年輕的

假日都會回來看長者,看爸爸媽媽,我說你們都要回來,你們都不回來,老人家,孤零凋零在那邊,萬一假如說你不想回來,你可以租出去,租的人你要挑選一下,他能夠帶進什麼」。

蛻變中的貢寮老街,開始顯現生機,但該怎麼找回人呢?300公尺的距離,總共70戶114人,創生團隊進駐前,有24戶空屋,如今只剩下15戶,然而,這樣的改變,對貢寮區來說,卻是緩不濟急。

來到火車站旁的貢寮國小,校園裡只有高中低三個班級,學生數從101年學年度87人,108學年度驟減到38人,校長還點出其他隱憂。

貢寮國小校長 陳承賢:「像這種類似隔代教養的學生,其實比例是還是有點高,蠻大一部分老師會跟,必須去跟阿公阿媽,或隔代教養的長輩做一些家訪」。

根據統計,貢寮區人口逐年遞減,2018年1萬2301人,預估2050年,只剩7700人,而近5年來出生率逐年下滑,死亡率則大幅提升,解決貢寮人口老化、外移問題,刻不容緩。

2018年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預估2026年就會進到超高齡,但是在新北市的貢寮區,1981年人口就進入負成長,而且2012年已經進入到超高齡,因此國發會推動地方創生,優先挑選全台134個鄉鎮,貢寮就是其中之一」。

潛水員 vs. 吳勝福 養殖業者:「這樣可以可以,這些夠大粒,這樣可以」

東北季風季節,正是九孔、黑盤鮑的產季,當地人稱為貢寮鮑。

養殖業者 吳勝福:「鮑魚的殼像火山一樣,然後紋路,九孔的殼光滑的,然後一個比較大一個是比較小」。

新鮮肥美的貢寮鮑,不用調味,乾煎就能入口,每年有1.5億產值,但超過60多家業者,有個共同心聲。

養殖業者 吳勝福:「要讓年輕人返鄉,第一點就是政府要,投入更多吸引力的東西,比方說東北角所有土地,都是國有土地,那你要合法釋出,讓這些業者來從事地方創生,比方說簡餐咖啡廳啊,如果一個池子5個(員工)的話,你看你不要說60個都可以請,你至少10家有請,我們就可以再增加50個,100個的工作機會」。

貢寮居民 吳世揚:「看我們左側沙灘,是我們貢寮海洋音樂祭主場」。

靠海維生的貢寮人,家家戶戶都有船,附近居民吳世揚帶著採訪團隊,在雙溪河體驗生態之旅,不時穿插自個童年生活。

吳世揚 貢寮居民 vs.記者:「以前有船的時候,暑假偷開船來這邊玩,小時後偷騎摩托車我偷開船,我偷開船,真的」。

貢寮居民構思,透過海上體驗活動,增加地方財路,讓青年返鄉就業,但實際行動卻受限法規。

貢寮居民 吳世揚:「照我們漁業法規定裡面,我們漁船才能載客,舢舨後面那種管筏,不能載客,由市政府輔導我們,來做這個相關的法令解套,讓我們這邊用創生,創造另一個生機出現」。

翻轉貢寮,第一線的公務員,這一年來,也在地方奔走。

陳偉誠 貢寮區公所課長 vs.課員:「像日本復古模式,來行銷他們自己的文化,那我們試看看我們貢寮有沒有可能」。

看到日本鹿兒島公務員,招攬觀光粉墨登場,貢寮區公所課長陳偉誠,和同事熱烈討論,原本家住台北的他,26年前考上公職,分發到貢寮,從此他鄉變故鄉,毅然決然在此成家立業,別看這個小公務員,可是懷有創生大夢。

貢寮區公所課長 陳偉誠:「有機書店要推動,他找不到志工,那怎麼辦,我就把我的大兒子抓下去,做三個月的義工,讓他知道什麼叫做地方創生,甚至他沒有人,我也請我老婆、小孩子下去當,去上課」。

獲得妻小全力支持的陳偉誠,為貢寮推動地方創生,當然也有受到阻礙。

貢寮區公所課長 陳偉誠:「一個人就是創業,一群人才叫做創生,所以相對的就會有卡到,以前的選舉政治的恩恩怨怨,有藍的綠的各部分,所以我們會把這些藍綠的人,我們都牽進來,請他們放下身段,也請他們相信我」。

解決完地方糾紛,陳偉誠還得跟主管機關國發會溝通。

貢寮區公所課長 陳偉誠:「國發會他只是框預算,但是我們回來之後,要到子計畫的時候,子計畫要求的東西,跟他當初答應的事,是完全有時候是沒辦法結合在一起,幾乎讓我們計畫重新再來一次,這也是讓我們的地方創生計畫,修了再修,修了再修」。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 王鴻濬:「倒不如就面對面,面對面,地方承辦人員,乃至於有興趣的民間社團,或者社區居民都可以來參與,那我們就可以把它說得很清楚」。

不讓貢寮的美好,消失在歲月的洪流中,這場逆襲之戰,他們還在勇往直行。只有1.2萬人的小鎮,匯聚創生團隊、在地居民和公務員的能量,期待復興地方經濟,創造共榮共生,他們都有個共同的使命,那就是讓孩子們,能夠在家鄉找到就業機會,讓這片山水美景,能夠永續經營。

貢寮居民 吳世揚:「這個地方風景的美,推廣給我們大家」。

貢寮鑲嵌玻璃工作室負責人 王永信:「我希望一直住在這裡,最好不要再搬走」。

貢寮區公所課長 陳偉誠:「我們相信憑我們這股傻勁,就是做就對了」。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