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a modal window.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身上披著粉塵,手裡磨著石頭,看起來頑固堅硬的大理石,在雕刻家薩璨如的巧手下,彷彿獲得了新生命。
許久沒有個展的薩璨如,睽違18年首度在台舉辦個展。由義大利運來40件新作品,從大自然吸取養分與靈感,將歲月與歷練轉化為哲思,透過理解與熱愛,賦予生命之石各種姿態,訴說著最柔軟的故事。
石雕藝術家薩璨如:「我跟大自然學了很多、也看很多。我覺得大自然很美,給我很多感覺。我們常常就是離開了這個大自然,就沒有感覺了。大理石山裡面,常常看到一個小小的縫,它就可以長植物,像是很美的小花、小植物,這個就是自然跟我說它的力量、給我看到它的力量,這個給我很大的影響!
開始就是一個石頭,我怎麼樣可以愛護它,讓它有一個生命,那個比較難,可是是我們互相的。石頭就有它的生命,我只是把它表達出來,我喜歡線條,也喜歡弧度,也喜歡裡面有故事,雕刻站起來,它也有一個脊椎,外面看一個造型,你要感覺裡面也有一個造型。」
靈感來自台灣山區蕨類的「旋」,以優雅姿態展現剛硬風骨;抽象線條的「隨筆」,彷彿書法中的一點一捺;「豆椅」則被薩璨如戲稱為情人椅,感情好的時候坐這一面談心,吵架了坐另一側背對不說話,每件作品都著不同的想像與故事。
石雕藝術家薩璨如:「每一個雕刻都是我的孩子,所以很難說哪一個比較好,每一個都有它的經驗、它的過程、它的故事。看到作品的人,不需要我來去解釋,請他用自己去感覺。每一個人進來可以感覺得到的話,我覺得會很幸福,可是如果沒有感覺的話,我在藝術上面是失敗的。
很多人看到蘭花,就覺得是一個Sexual object(性象徵),大家都會笑我,一看就說,這個就像什麼什麼……我就跟他們開玩笑說,這個是你看到的,所以是你自己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因為我看到的是蘭花的特色,經過我的詮釋,把它再變成一個雕刻。我覺得抽象這方面就是這麼可愛!你可以有很多種的反應,每一個人都可以給它一個故事。」
薩璨如將每件作品視為珍愛的孩子,展場牆邊散落的小石頭,也是從自家河床帶來台灣,笑稱是擔心作品離家太遠感到孤單,特地帶來相伴。不僅雕琢石頭之姿、淬鍊內在光芒,薩璨如也為作品注入了更多溫暖。
新聞來源:滔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