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新聞 張良瑜 潘建任 宋佾璋 專題報導 / 台北市
走一遭傳統市場,不難發現部分攤販會賣「活體弓魚」,也就是用尼龍線將鱸魚從嘴唇穿線到魚尾,將魚體彎成U字型,強調這樣可以保鮮,但活魚真的比較好嗎?剛好相反,這種受到殘忍虐待的魚肉,其實鮮度降低,也會減少營養價值,今天的真相急先鋒,帶您揭開活魚保鮮的秘密。
動保研究社:「你讓動物處在一個緊迫的狀態之下,事實上對牠的疾病控制,其實也是很不利的。」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當牠的鱗片脫落或者當牠的體表有開放性的傷口,其實會有一些汙染或者是感染的這些風險。」
為了保鮮美觀賣相好,許多業者會把活跳跳的鱸魚綁成U字型販賣,目的是讓魚活得比較久,但這種強迫延長壽命的鱸魚,真的百分百新鮮嗎?
魚販VS記者 :「有的是已經死掉了自己綁啦,有人就認為說,綁紅繩子就是活的,可是你仔細去看有的根本就沒在動,(綁)魚是從南部上來的嘛,啊牠為什麼會活,中間牠再放『東西』下去 (放什麼東西?)自己去想,我不要講太多。」
走一趟傳統市場,部份攤販會販賣「活體弓魚」,從魚的嘴唇拉線拉到魚尾端,透過打開魚鰓的方式,延長呼吸時間讓消費者覺得比較新鮮,但承受劇痛的魚,品質真的不會受影響嗎?
水產系教授:「牠如果是在離水的環境之下,牠的生理會呈現一個緊迫,那所謂的緊迫就是牠異常的生理狀態,從內分泌、滲透壓 ,甚至整個血液跟組織的參數,其實都會有一些變化。」
動保社:「牠痛苦,牠的體內乳酸會釋放非常多,牠要去應付這個緊迫,牠整個內分泌系統都會改變,這個會嚴重影響到肉品品質。」
動保團體依據金目鱸魚,1035.8萬隻的年交易量計算,推估一年有345萬隻遭受活綁虐待,不過活體弓魚行之有年,部份魚販認為,這樣的處理程序沒有不妥。
魚販:「真的有保護,他是保護魚體跟比較保鮮,魚有魚鱗保護是沒錯,可是牠一直這樣撞擊撞擊之後 那個魚會受傷。」
事實上活體弓魚曾在2001年被拿來申請專利引發爭議,隨後在2006年被認定是既有技術,專利遭到撤銷不只是鱸魚,其他比較好動的魚種也會用這種技術,說穿了就是這個原因。
水產系教授:「因為在華人的飲食市場裡面,普遍存在我要吃活的,或是活的就是鮮度最好的保證,這樣的一個觀念。」
活的真的比較好嗎?魚販們有什麼保鮮撇步,我們來到漁港找答案,攤販陳列一整排漁貨,新不新鮮從釣法就有學問,魚販:「一尾尾釣上來就放進冰桶,然後它大概經過4到6小時的作業時間就馬上回港,所以說漁獲最後新鮮度 一定是最ok的(所以其實延長魚的壽命也不一定可以確保它非常新鮮) 對。」
魚販告訴我們,海魚上岸離水死亡後就會迅速退鮮,關鍵就在魚體的處理和保存方式,目前最好的方法之一是真空包裝後急速冷凍,賞味期可達90天,如果溫度在負18度以下,保存期限可以維持一到兩年。
漁販:「所以說像現在網路上在流傳那個鱸魚的保存方式,我覺得就是不太人道,應該是一支釣回港馬上處理做真空包裝極速冷凍是最優的。」
動保社:「政府先介入去輔導,輔導業者改善,事實上如果要執法,我認為動保法還是可以去處罰。」
動保意識抬頭,加上食品衛生要求,讓這流傳百年的活體弓魚逐漸式微,但在保鮮技術越來越成熟的同時,消費者恐怕還是得導正活魚最新鮮的迷思。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