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璽鈞 採訪/撰稿 文楷誠 攝影/剪輯 / 雲林縣
教育系列專題,上週我們帶您到台東的桃源國小,看到企業家方新舟創辦的誠致教育基金會,如何將創新教育模式帶入公辦民營學校,為師生和部落社區帶來改變。而這場教育改革,不只在東台灣也進一步擴散到全台,這次採訪小組、前進雲林古坑山區的樟湖國中小,觀察品格教育在小學,以及中學生身上產生了什麼化學變化。而基金會的創辦人方新舟,又是為何從科技業投入教育,系列報導教育在山海那一端最終章,一起來看。
座落在一片翠綠茶園,和綿延起伏的樹林中,建築物群勾勒出台灣寶島的形狀,人稱最美森林學校的雲林樟湖國中小,位於古坑鄉海拔八百公尺的山上,這裡常年雲霧環繞,宛如人間仙境。吳孟真雲林縣樟湖國中小老師說:「我們需要的是最快速跟解答方法,可是,可是我覺得你們剛剛的算法,都很厲害的地方是,你們可以知道把數學數字,對呀你們就一直拆解拆解,我覺得那個拆解是,很厲害的一種思考方式」。
這一堂是五年級的數學課,老師教完基本概念,讓學生動手實作加深印象,課本內容結束,還有一個重要步驟。來寫完課本的同學請你用均一開始說:「請你先從8-0開始,26乘以246424」,學生人手一台小筆電各自作答,他們使用的是均一平台線上教學,老師穿梭學生之間,邊檢查同時一對一指導。
吳孟真雲林縣樟湖國中小老師說:「就是他會很精熟對,然後他有學到一點自學的概念,然後在比較,當他在使用均一的時候,我可以去就是,協助還沒有跟上這個單元的孩子」。
均一教育平台影片說:「有一天爸爸對狐狸貓說,當我的年齡為你的三倍的時候,我就送你一輛機車,慶祝你成為大人」。
將概念轉化為圖像動畫呈現,看完影片回答問題,每一個關卡循序漸進,還能參加積分比賽。2012年由誠致基金會,成立的均一教育平台正式上線,內容包含數學、科學和語文等科目,是全台最大的免費線上教育平台。吳明柱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說:「落後的地方,應該在課堂上就應該解決,而不是等到課後或是去補習,所以基本上現在目前,所有在KIST的學校,我們都期待老師,透過數位平台,或是差異化教學的策略,讓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他可以持續地往,他之前的進度往前,很快速地邁進」。
走過八個年頭,不間斷更新教材,均一教育平台已有一萬支以上,免費學習影片,且超過兩百萬的註冊使用者。從菁英學校到偏鄉教室,從私立補習班到弱勢課輔班,均一翻轉了學習的面貌,做到拔尖亦可扶弱。方新舟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說:「誠致教育基金會的使命,訂得很清楚,一個是關懷弱勢,一個是科學救國,如果不扶弱,這個社會的公平正義,沒辦法這個達到,但是拔尖也很重要,因為如果台灣不能夠,持續不斷地有優秀的人才出來,其實我們台灣也沒有,足夠的利潤,來幫助後面的這些人」。
呂冠緯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說:「當我們在均一這邊,有一個工具跟方法的一個堆疊,然後配搭,有使命感跟熱忱的年輕師資,以及很棒的這個,教學現場體系的改變,像誠致這樣,我們單一解方都沒有辦法,解所有的問題,但我們希望能夠整合在一起」。
陳璽鈞記者說:「樟湖國中小,是台灣第一所生態中小學,像這樣學生走出教室,整個校園都是他們的學習場所」。
洪雅玟雲林縣樟湖國中小學生說:「我們樟湖特有的,就是原生種的就本來就有的,就是樟樹」。
七年級的科學探索,讓學生觀察校園植物學習分類,小組討論再向全班簡報。2019年樟湖國中小轉型公辦民營學校,由誠致教育基金會,和張榮發基金會共同辦學,KIST理念從東台灣擴散到西部,更從小學延伸到中學。
陳清圳雲林縣樟湖國中小校長說:「國中生你知道那整個,思維體制跟他,他的整個家長的觀念,其實很難轉變,所以我們這邊就有很多的,不同的課程,他們透過這樣的,找到自己的內在的,最需要的那塊,最有成就感一塊,這些東西一旦出來之後,他回到他的那個知識,知識力這個部分,學習這個部分,他會相對地,慢慢地會成熟穩定」。
畫面來源:雲林縣樟湖國中小說:「加油走走走,加油你可以的,加油」。
離開校園走向大自然,樟湖的四季課程,秋天登百岳冬天騎單車,透過每個季節的不同任務,鍛鍊孩子培養健全人格。
聲源:陳清圳雲林縣樟湖國中小校長說:「我們希望將祝福裝上瓶子,帶著玉山,給予的一切然後回到樟湖,希望未來的孩子,在每一個地方,都能夠繼續地努力下去」。
陳清圳雲林縣樟湖國中小校長說:「以前在登山課程裡面,比較強調的是技術性,但是現在有七大品格進來之後,回到要怎麼緊扣孩子的內在品格,以及他內在的一個想法,自省這個部分,這個素養的東西就出來了」。
蔡芷芯雲林縣樟湖國中小學生說:「我去年是陪別人去爬,今年是想要為自己去爬,然後就想要再走一次那個過程,然後再幫助更多人」。
陳昱鈞雲林縣樟湖國中小學生說:「我這次上山,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高山氣喘發作)也許我就這樣子就沒了,但是其實看到這群人,我還會捨不得他們」。
攀登完高峰回到教室,師生圍圈討論分享,經由對話互相理解凝聚共識,老師也藉機,將品格教育融入其中。陳綺華雲林縣樟湖國中小老師說:「我看到你們做到了堅毅,看到你們做到了社交智慧,在球場上所有的人就只有互相鼓勵,累積了奇萊南華,累積了主峰,累積了整個巧固球賽,我覺得這個秋假是你們,轉大人的關鍵」。
塗竣宇雲林縣樟湖國中小學生說:「登山就是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譬如說,像是在課本上學不到的,像人際的互助對,然後還有幫助同學這樣,就是在課本不會教」。
陳綺華雲林縣樟湖國中小老師說:「妳看到孩子們那些改變,對讓妳很很感動,這次是遇到我們班有一個孩子,就是,他聽起來滿危急的,非常危險,因為他整個在高山氣喘發作,孩子在過程中給的打氣鼓勵,激勵他還有那種關照,我覺得那是我在教室裡面的時候,比較不容易看到的,如果孩子在這次的歷程中,對他來講是刻骨銘心的,我相信在他往後,五年十年後的人生,碰到某一個谷底,或者是困頓的時候,他一定會記起那個當下」。
KIST理念辦學,逐漸在師生和社區看到改變。全台目前14間公辦民營學校,誠致幾乎占了一半,從2017年的3所,如今擴增到6所偏鄉學校。其中第一批轉型的雲林拯民國小,甚至曾面臨滅校危機,改制前全校27人,如今已有111位學生,重新找回學校和老師存在的價值。
胡茵雲林縣拯民國小學習發展處主任說:「我覺得學校之所以叫學校,不是因為它只是一個,把孩子放過來的場域,如果這樣的話,任何地方都可以成為學校,學校之所以是學校,是因為他讓學習發生,你知道一群人在這邊等待你,然後跟你有一樣的目標,我們要一起學習,會讓你更想要來這裡,跟大家一起,儘管你在家裡,可以做到同樣的事情」。
帶頭這場教育改革的掌舵手,是68歲的矽谷創業家方新舟,2010年他從高科技業退休,為了一圓自己年輕時的夢想,投入半生財富,創辦誠致教育基金會,用非營利組織,在教育界破冰創業。
方新舟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說:「我的資源非常有限,那在想說我到底要為,過去的事情努力,所謂過去的事情,舉例來講像包含,台灣社會愈來愈老人化,還是要為未來來去著想,那未來的話主要就是,現在的孩子,他們怎麼樣面對未來的挑戰,怎麼樣給他們更好的這個裝備,到後來的一個結論就是說,要往教育這個方向走」。
鮮為人知的,是方新舟曾三度面臨死神敲門,體驗過生命無常,他更積極籌畫未來,2018年分切出均一教育平台,獨立成立基金會。方新舟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說:「有一個比較少對外談的,是叫做不求自己的利益,但求台灣孩子的未來,所以我們那時候,雖然知道合起來有很多的好處,可是為了未來的傳承,然後為了整個所謂,基金會的治理,我們覺得把它分開,然後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現在全權交棒給執行長呂冠緯,為了永續傳承,誠致基金會也找了專業接班人,台大的退休教授李吉仁。李吉仁誠致教育基金會副董事長說:「我的退休並不是屆齡退休,我事實上是提早退休,那我為什麼要提早退休,因為我想給自己一個十年的時間,去做我過去沒做過的事情,誠致從第一天成立的時候,我其實就在董事會上了,所以我一直看著它長大」。
2020年1月教職退休後,李吉仁接任基金會副董事長,運用企業管理背景,著手研究帶領誠致,一步步邁向更遠大的目標。李吉仁誠致教育基金會副董事長說:「重點不在於我們辦幾所學校,而是在於如果這個,可以證明是一個對的教育模式,我們可不可以把這樣的教育模式,透過更有效率的方法,能夠輸出到其他的,不管公辦公營的學校,甚至是主流,還沒變成實驗教育的學校,那只有透過這個方法,才有辦法能夠快速地,讓有效的教育模式,能夠在偏鄉落地,那這樣的話,這樣才是真的把,教育水平拉高的方法,所以成功不在於我們,自己有多少學校,而是這種教育模式,有沒有辦法能夠擴散下去」。
方新舟用創業家的勇氣和魄力,帶領著團隊打破傳統框架,用更前瞻的科學方法,為台灣教育的理想打拚!教育在山海的那一端,許多熱血教育家,帶著相同的熱情與使命感,在偏鄉深耕奉獻,有他們愛的灌溉,台灣未來的希望,也正在萌芽茁壯。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