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學想望之一:子女對家長的言聽必從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進大學窄門時,是不是可以再思索一下,個人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想想自己興趣在那裡,從中找到學習內涵,才能激發學習熱情,否則這堂大學課就不免白忙一場。

104學年大學指定科目考試今天登場,總報名人數5萬7237人,比去年6萬2109人減少4872人,也是指考報名人數首度跌破6萬人,創歷史新低。人數減少是因為入學推甄名額日增,此外少子化也是不可逆趨勢。

想讀大學,從1月大學學測開始,3、4月相繼而來的有推甄與繁星計畫,是故高三下學期課業,對許多學子而言,彷彿是最沒有營養的學分修練,同學們等待的只剩下一個畢業典禮。升學設計到這樣地步,直教人不知該如何說才好。

但對諸多學子而言,這段考試的歷練,最深刻的記憶,大概是對家長的言聽必從,原因是自己未必找到興趣與方向。

多數的家長們,大都以過去的經驗,或是時下的就業趨勢,來指導自己的小孩該念什麼樣科系,才會有前途。如果是醫師世家,醫科彷彿只能是唯一志願,只是這樣的安排會是最好的嗎。

父母本來最重要工作,除了養育之外,協助小孩身心健全發展,找出小孩的興趣所在,讓成長過程的學子得以適性揚才。只是就業的現實考量,往往讓家長站出來替小孩決定,什麼才是該學的,什麼才是避免接觸事項。這樣的指導作風,影響所及旦子女到了成年時,仍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理想與興趣在那裡。

於是子女想要兌現家長理想,學測成績不理想的孩子,就得再補習、再修鍊,再接受7月指考洗禮。孩子的一生,充其量就是在一連串的考試中找成就,這樣的養成過程中,興趣與志向都可能遭到支解。

只把進大學念書當成就業準備,無疑讓大學教育奢望幫助學生建立自我理想,連絡志同道合伙伴,燃燒對家園奉獻的熱情失焦,這是相當可惜的企圖心。

進大學窄門時,是不是可以再思索一下,個人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想想自己興趣在那裡,從中找到學習內涵,才能激發學習熱情,否則這堂大學課就不免白忙一場。(三之一)

新聞來源:世新-台灣立報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