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3 18:14

最美麗校園的隱憂

校園不能變成公園,不是要分化遊客與學生間對立,只是要釐清學生場域,是否受到遊客分食;或學校拼命出租場館時,學生權益是否受到侵損?否則校園變公園,也不會有人在乎。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的校園勒石,在上月底被悄悄改成台北藝術公園。「大學」變二字「公園」而引發學生反彈,多數人認為學生的隱私完全被忽視;面對校園自主要求下,類似這種情況恐怕難以有所改變。

台灣地區像台北藝術大學般,被稱為最美校園的地方,還有花蓮東華大學、嘉義中正大學,甚至高雄中山大學都因為壽山公園在側而成為景點之一,這些校園變成被觀光的「公園」,究竟有何種不便之處?

感觸最大的北藝大學生說:「每當假日來臨,校園內多有遊客進入,這時如校園有餐廳在營業,就會提供合菜,或是高價位的餐點,已非一般學生可以負擔,更讓住宿學生感到困擾;接著還有遊客將汽車停放在紅線上,或佔用學生社團走道,更不時有商業活動租借校園場地,硬是劃分了學生可用空間。」

多數學生認為,2001年教育部提出的《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就是造成今天校園變公園的由來。在這本白皮書中提到,國立大學要設置校務基金,作為學校開銷負擔,而基金收入來源主要為政府預算與學校自籌。在自籌的項目中,也包括向校友尋求贊助。

國立大學在政府預算支持下,早先並未把校務基金設置當一回事,隨著少子化,加上教育部縮減預算,只要招生來源出問題,學校勢必面臨斷炊,不得不想出其他辦法籌經費經營學校,才會有校園場館在假日出租牟利、強化產學合作收益等,凡是可增加收入的名目便源源不斷。

在這種發展趨勢下,大學校園變成公園也是無可厚非,但更大問題是,校園高價格餐廳開放給遊客用餐後,餐廳的收益是否納入校務基金?還是進入私人口袋?

堅持校園不能變成公園,不是要分化遊客與學生間對立,只是要釐清學生場域,是否受到遊客分食;或學校拼命出租場館時,學生權益是否受到侵損?否則校園變公園,也不會有人在乎。


新聞來源:世新-台灣立報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