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7 18:39

高教夢碎系列檢討之二 家長要能轉念

台灣的教育政策影響學子未來的關鍵,依舊在家長身上,因此影響老師、影響民代、影響政策,終究讓「共錯結構」盤根錯節。孔子說「因才施教」,能力分班出放牛班、升學班,讓家長與學生各取所需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升學。要轉念,就該放大胸襟來談。
大陸作家姜戎在1967年到內蒙古額侖草原插隊,他對草原狼產生興趣並加以研究,創作出《狼圖騰》一書。

嚴長壽以蔡國強作品形容,家長、老師像狼般,指揮著學子衝撞玻璃牆,事實上草原狼即使沒有長輩驅使,牠們的性格依舊剛烈,這是血液裡的DNA不同。

台灣的教育政策,即使在教改推動21年後,新的DNA並沒有遺傳給下一代,影響學子未來的關鍵,依舊在家長身上。這也就是家長老是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因此影響老師、影響民代、影響政策,讓政府即使有再好的教育改革或方案也沒用,終究讓「共錯結構」盤根錯節。

重新思考21年來的教改現象,可以發現任何教育政策的改變,一直以來都是「由上而下」,所形成的最大災難,就是當老師無法被說服,老師不買單的時候,政策就不會成功。

12年國教新政策施行2年來的民調,不論是教育部國教院,或是民間團體的調查,教育部都被嚴重打槍,因為過半數以上的民眾不支持。

這樣的結果,只能理出一個頭緒,即政府每有政策形成時,必須從教師評鑑、教師培訓改善,教育體系必須翻轉,否則再大理想也沒有用。其次是體制外的家長團體,更需要有溝通機會,否則在教師可組工會,強勢家長團體可以介入學校行政下,校園已經產生質變。

要讓家長觀念轉變,其實不是一件難事,原因在於多數人對於教育的失望已經跌到谷底,改革仍讓家長有「在失望谷底看到光」感受。關鍵問題在於,這個光夠不夠強。

普遍來講,都會區的家長對於教改接受度比較高,理性說明變得很重要。例如教育部期待打破明星學校建制,回歸普及化社區高中,要推動勢必得打破分數主義至上概念。

孔子說「因才施教」,能力分班出放牛班、升學班,讓家長與學生各取所需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升學。要轉念,就該放大胸襟來談。(5-2)



新聞來源:世新-台灣立報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