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2 18:28

不能躁進只能循序漸進

根據朱立倫的「新教育政策方向」,只要各地加強師資,何必擠到明星學校就讀?而能不能把優良師資同等分配到外地,或藉翻轉教育的網路資源共享,讓更多學生受益,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式,最糟的就是只有思考而不行動。  
本刊在10月22日的社論中,直指台灣推動十二年國教,只要無法打破明星學校制度,所有努力都將功虧一簣。

不到一個星期,國民黨徵召的總統參選人朱立倫,在接受電台訪問時,即針對政府執政團隊提出三大錯指責,其中一項就是十二年國教全面實施,在沒有週延配套計畫上草率為之而引發民怨。

根據國民黨智庫準備的資料,朱立倫的「新教育政策方向」,主軸就是以新北市經驗為主,即「孩子睡飽,就近最好」,希望提高學生就近入學比例,換句話說,只要各地加強師資,何必擠到明星學校就讀。這一點與本刊論證,只有明星學校消失,國教才有希望,正是不謀而合的觀點。

在持續闡述相關論證之前,必須強調的一點,本刊絕對不是把明星學校視為毒蟲猛獸而有所岐視,相反的明星學校的出現,其實是教改之前,學生能力分班的變形蟲組織。

試想明星學校所招收的學生,都是學科測驗分數的前三名優勝者,以他們的資質,即使是老師不會要求他們進修,依個人學習理想,難道不會自我強化必修學習智能?

故全化的教學重點,不在於明星學校學生可以向上提升的過程,反而更要注意,一般學生能否在明星老師指點下,可以一夜間大澈大悟,並化腐蝕為神奇。換句話說,教學的成果,是要把後段班的學生往上提升。

然而現在升學制度,幾乎是沒有這樣的條件,反而是藉著會考成績把學進行篩檢,依分數高低分出績優班與放牛班,前者往國立大學前進,後者只能往私立技職學校派送,如此一來階段的惡性循環,窮人想要出頭天,可說是難上加難。

只是明星學校的存廢,除了學區制度改變,讓學生可以就近讀書,只是一個理想,能不能把優良師資同等分配到外地,或藉翻轉教育的網路資源共享,讓更多學生受益,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式,最糟的就是只有思考而不行動。  



新聞來源:世新-台灣立報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